今天是雨水節氣 廈門島外農戶搶抓農時備春耕
2025-02-19 09:05:52? ? 來源: 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: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|
分享到:
|
人勤春來早 雨水送肥忙 今天是雨水節氣,島外農戶搶抓農時備春耕 農戶搶抓農時積極翻耕。 記者 陳嘉新 攝 農婦正忙著播種檳榔芋。 陳嘉新 攝 農戶忙著鏟除菜稈子。 戴舒靜 攝 廈門晚報訊(記者 顏梅麗 戴舒靜)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——雨水。 立春天漸暖,雨水送肥忙。在這一節氣中,廈門的雨量有所增加,相比冷空氣,暖濕氣流登場的時間也更多,氣溫和濕度將同步增加。 對于農事活動來說,雨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。島外農戶搶抓農時,積極開展打田、播種、收菜等農事活動,為接下來的春耕生產做足準備。 今天上午,記者來到同安區汀溪鎮褒美村,農田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,農民們或收菜或翻耕或播種。在一處農田里,農民們正在播種檳榔芋,他們兩兩配合,一個負責用鋤頭挖坑,一個負責將芋種埋在坑內,農戶們默契配合,沒過多久,一壟芋頭就種好了。 褒美村的芋頭種植歷史悠久,有著“進士芋”的美稱,去年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。農戶介紹,褒美村的芋頭一般是在雨水節氣前后種植,因為再往后雨水更多、氣溫更高,就不利于芋頭生長。春季播種下去的芋種,一般到農歷十一月份才收成。 在芋頭田旁邊,一臺旋耕機轟鳴作響,來回穿梭,將土地翻耕得松軟平整。“這些農田打好后,我們準備種植百香果,總共有60畝(1畝≈666.67平方米)。”果農蔣偉寧介紹,打田是常見的土壤處理方法之一,通過打田,可以打破土壤板結,疏松土壤,增加土壤透氣性和透水性,有利于農作物根系的生長和發育。 除了打田、播種,一些農戶也正有序地搶收蔬菜,為接下來的早稻播種騰地。同安區五顯鎮菜農葉先生介紹,目前他們正在搶收包菜、白菜、芥菜,等蔬菜全部收完之后,再將菜根、薄膜、雜草等清理干凈,對農田進行翻耕,為接下來的早稻播種備好地。 人勤春來早。今天上午8點多,記者來到位于翔安區后山巖的海峽兩岸種業博覽會基地,這里的工人們分工有序,正著手下一季的生產。 在一處花椰菜地,五名包著頭巾的農婦持鋤頭忙著鏟除菜稈子。經過這幾天的忙碌,她們已整出了20多畝土地,等犁田機過來,將菜稈子打碎做肥還田。 44歲的蔡志新是基地負責灌溉水管的工人,這幾天來,他駕駛著三輪農用車穿梭在各塊剛被犁過的土地上,檢查噴管是否損壞。 蔡志新告訴記者,上一季基地主要種植包菜、花椰菜等,上一季一過,他們便迅速準備下一季的水稻種植。由于當地相對缺水,需要依靠噴灌,所以近期他必須將所有水管都檢修一遍。 雨水節氣仍需注意“三防一養” 廈門市第三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陳木柯提醒,雨水節氣仍需注意“三防一養”——防寒、防濕、防風、養脾胃。 飲食 省酸增甘 健脾除濕 《千金要方》載:“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養脾氣。”陳木柯建議,可多食紅棗、山藥等甘味食材健運脾胃,搭配薏苡仁、赤小豆等利濕之品。“此時宜用薏苡仁紅豆粥等藥膳,既避免生冷傷陽,又能溫和祛濕。”需注意,酸味雖入肝經,但過量食用烏梅、山楂等容易傷脾。 起居 早睡早起 適當運動 參照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“夜臥早起,廣步于庭”的養生原則,陳木柯建議大家早睡早起。早晨起來,可以身穿寬松的衣服,打一套八段錦。他說:“八段錦中的‘雙手托天理三焦’式,有助陽氣升發,強身健體。” 陳木柯建議,市民朋友還可以嘗試太極拳、經絡拍打等柔和運動,這類運動同樣有助于調理身體,運動強度以身體微熱、不覺疲乏為度。陳木柯提醒說:“汗出當風易招濕邪,建議攜帶干毛巾及時擦汗,運動后飲用陳皮生姜茶溫陽化濕。” 著裝 春捂秋凍 遵循“三暖原則” 雨水節氣前后,氣溫逐漸回升,但千萬別急著把冬衣收入衣柜,小心“倒春寒”,要及時防范外界的邪氣(如風寒)。穿衣應遵循“春捂秋凍”的原則,尤其是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。此時地氣始通,當重點養護腰骶、膝踝等下部陽氣。 陳木柯建議大家遵循背暖、腹暖、足暖的“三暖原則”,內著棉質吸汗衣,中層羊毛衫保暖,外搭防風外套的“洋蔥式穿法”可有效防寒。 相關新聞 降溫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本周廈門市冷空氣余威尚在,大風和降溫還將持續一段時間。 昨日雖有陽光助力,但北風強勁,氣溫有所下滑。最高氣溫普遍在19℃至23℃之間。入夜后寒意不減,最低氣溫僅在13℃至15℃之間,廈門站最低溫僅14.1℃左右。 今起至20日,廈門市繼續以多云到陰天為主,冷空氣同步滲透,最高氣溫滑落到17℃至19℃之間,其中19日清晨市區最低氣溫或將降至10℃,高海拔山區局部有霜或霜凍。21日,第二股冷空氣接過“接力棒”,大風降溫再度抵達,21日-24日,廈門市最高溫僅在15℃至18℃之間,最低溫更是可能跌至個位數。 步入雨水節氣,廈門的降水也日漸充沛起來。截至2月17日,廈門市2月降水量達到38.9毫米,相比往年同期顯著增多。與之相比,今年1月的降水量僅為0.4毫米,一度達到氣象干旱。春節期間和2月11日的兩輪降水,將今年的降水量重新拉回了平均線。 接下來的一周,廈門市主要由冷空氣主導,降水相對偏少,還需等待冷空氣影響減弱暖濕氣流重歸,降水才有望重新登場。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 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偉棟說,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,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(2月18日至20日)。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屬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繼之雨水。且東風既解凍,則散而為雨矣。”這句話出自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,意思是說,雨水節氣前后,萬物開始萌動。在《逸周書》中就有雨水節后“鴻雁來”“草木萌動”等物候記載。 雨水和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樣,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。有節氣諺語說:“春雨貴如油。雨水節,雨水代替雪。七九八九雨水節,種田老漢不能歇。雨水到來地解凍,化一層來耙一層。” 吳偉棟說,按照傳統,雨水節氣到來這天,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,給母親送一段紅綢、燉一罐肉。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:“一候獺祭魚;二候鴻雁來;三候草木萌動。”此節氣,水獺開始捕魚了,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;5天過后,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;再過5天,在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春雨中,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。從此,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